科学规范丨聚焦关键环节、提升审计质效……深入开展“科学规范提升年”行动
提升审计质效
辽宁省审计厅持续推进“科学规范提升年”行动各项任务举措落实落细。
高位部署,统筹谋划。厅主要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,专题调研各级审计机关行动开展情况,对各市在行动中出现的任务理解偏差、执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及时纠偏,确保全省步调一致。指导各市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剖析矛盾问题、提出解决措施,总结工作成效、交流经验做法,为行动深入推进扫清障碍、明确方向。对各级审计机关自查问题逐一把关,确保问题查摆见人见事见责任。
压实责任,狠抓整改。各市审计机关结合实际制定行动工作方案,按照部署动员、全面自查、重点检查、成果报告、整改落实等步骤,逐级传导压力、落实责任,推动破解矛盾难题,补齐短板弱项,确保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。各市审计机关狠抓查摆问题整改,聚焦重点环节精准施策、逐项把关、对账销号。
跟踪指导,巩固成效。坚持一手抓整改、抓落实,一手建制度、建机制,以省委审计委员会名义印发《关于科学规范开展审计工作的意见》,指导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围绕审计立项、组织实施、成果利用、推动整改和作风建设等方面,及时梳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做法,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,实现标本兼治、源头治理。省审计厅持续抓好工作调度,通过督察检查、专项调研、业务培训等方式,推动“科学规范提升年”行动各项目标落地见效。
聚焦关键环节
山西省委审计办、省审计厅组织全省各级审计机关扎实开展“科学规范提升年”行动。
周密安排部署、深入查找问题。省委审计办、省审计厅研究制定《山西省审计机关“科学规范提升年”行动实施方案》,明确审计立项、审计实施、成果利用、审计整改、作风建设等5方面重点任务,分阶段分层次推进“科学规范提升年”行动。坚持问题导向,全面深入查摆各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,建立问题台账,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,实行对账销号管理,推动整改任务落地落实。
聚焦关键环节、完善制度机制。在巩固拓展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方面,研究制定《关于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委员会及审计办工作运行机制的意见》,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更加细化实化制度化。与省纪委监委、省人大常委会建立贯通协同工作机制,与审计署太原特派办建立资源共享、审计整改联动等5项工作沟通协作机制。在保障审计实施环节规范方面,研究制定审计项目全流程质量控制办法,明确审计组、实施单位、法规审理等各责任主体职责,构建起从业务链到责任链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。在推动审计成果利用环节提升高度厚度方面,修订机关综合考评办法,重新设置指标体系,更加突出业绩导向,激励担当作为。在促进审计整改环节严格督促把关方面,修订整改督查管理办法,细化明确整改分类和结果认定、整改台账和销号管理、职责分工、督查内容和方式等4个核心环节,实行审计整改全口径全周期规范管理、闭环管理。
加强队伍建设、提升专业能力。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一体推进学查改,锤炼审计过硬作风。举办年轻干部读书班、学习交流会,鼓励引导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,涵养清廉之气。结合全省审计干部队伍实际,统筹培训资源,向基层延伸、向一线倾斜,精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。
出台质量控制办法
近日,山东省济南市审计局印发《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(试行)》。
《办法》明确,秘书处科学谋划、统筹安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,发挥计划的“龙头”和引领作用;审计组应当聚焦重大事项和相关责任人员,严格落实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和工作要求,规定审计实施、审计证据、审计工作底稿、审计成果开发等环节的控制措施;项目实施单位负责督导审计组落实方案与各项意见;牵头处室应当根据年度计划编制审计工作方案、审核审计实施方案、调度进展情况、提炼审计成果。
法规处(审理处)应当审理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,复核审计事项移送处理书,并出具审理意见书,组织召开审理会议,研究解决重大复杂疑难问题和重大分歧问题;审计整改监督处牵头整改工作,健全完善审计整改工作制度,通过现场督查、专项检查等方式,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。
市审计局通过组织开展审计项目后评估、督促审计整改、优秀审计项目评选、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等方式,评价审计项目质量和相关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执行情况,将评价结果作为处室全员量化考核审计质量评分的重要依据。审计人员及相关审核人员违反审计法、国家审计准则和《办法》有关规定的,应当追究相应责任。
策划编辑:何晓源